- 歡迎訪問廣東省自考網!本站為考生提供廣東自考信息服務,網站信息供學習交流使用,非政府官方網站,官方信息以廣東教育考試院eea.gd.gov.cn為準。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在德國萊比錫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誕生的是
A、弗洛伊德
B、華生
C、馮德√
D、皮亞杰
【答案解析】
P25
考點:考查的知識點是科學心理學誕生
分析:1878年,德國心理學家馮德在萊比錫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實驗室,標志著科學心理學的誕生。
2、通過長期的觀察和經典的實驗,詳盡地描述了兒童身體的、認知的、情感的、社會化的發展事實,最后歸納出年齡常模和發展理論的心理學家是
A、弗洛伊德
B、華生
C、格賽爾√
D、班杜拉
3、遺傳決定論者認為,決定兒童心理發展的因素之一是
A、環境
B、教育
C、生理基礎√
D、社會條件
【答案解析】
P35
考點:考查的知識點是遺傳決定論者的觀點。
分析:遺傳決定論者認為兒童所具有的的生理基礎和遺傳物質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4、通過“雙生子爬樓梯”研究,格賽爾斷定,兒童的學習取決于
A、遺傳因素
B、飲食習慣
C、生理基礎
D、社會條件√
【答案解析】
P36
考點:考查的知識點是格賽爾關于兒童生理成熟的觀點。
分析:格賽爾通過經典的“雙生子爬樓梯”研究,發現在兒童的生理成熟之前,早期訓練對最終結果的結果并沒有顯著作用。因此,他推斷兒童的學習取決于生理的成熟。
5、兒童姿態的反應,頭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手指的抓握,屬于
A、動作能√
B、應人能
C、語言能
D、應物能
【答案解析】
P39
考點:考查的知識點是對動作能概念的理解。
分析:動作能又分為粗動作和細動作。前者如姿態的反應,頭的平衡、坐、立、爬、走等能力,后者如手指的抓握。
6、華生認為,適用于人所熟悉的材料,例如瀏覽一段熟悉的是個,這種思維應用屬于
A、習慣的思維√
B、無聲的思維
C、計劃性思維
D、動作性思維
7、斯金納認為,操作行為主義的核心概念是
A、操作
B、強化√
C、增強
D、守恒
【答案解析】
P57
考點:考查的知識點是對強化概念的理解。
分析:斯金納認為,人的行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習得行為,都與及時強化有關。強化是操作行為主義的核心概念。
8、精神分析學說的創始人
A、弗洛伊德√
B、埃里克森
C、霍妮
D、華生
【答案解析】
P80
考點:考查的知識點是精神分析學說的創始人。
分析:弗洛伊德是奧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學家和精神分析學說的創始人。
9、力比多轉化為社會贊同的高級文化活動,如藝術、科學和哲學,這叫做
A、暴增
B、退化
C、升華√
D、轉化
10、當兒童從伊底帕斯情節中解脫出來解脫并以父母自居時,便出現了
A、本我
B、自我
C、升華
D、超我√
【答案解析】
11、“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種現象用霍妮的防御機制理論解釋屬于
A、盲點作用
B、合理化作用√
C、自以為是
D、犬儒主義
12、兒童進入學齡期后,開始感受到幼兒期的游戲缺少一種能夠制造而且制作精美的感覺,從而產生不滿和不快。埃里克森把這種感覺稱為
A、挫敗感
B、進步感
C、勤奮感√
D、自卑感
13、根據皮亞杰的研究。兒童發展的早期是
A、生理敏感階段
B、無意識階段
C、感知—運用階段√
D、認知階段
14、兒童早期的動作,最終會內化為
A、表象和運算√
B、形象思維
C、邏輯思維
D、直觀經驗
【答案解析】
P140
考點:考查的知識點是兒童早期的動作的發展。
分析:兒童早期的動作,最終會內化為表象和運算,為兒童后期具體形象思維,乃至抽象思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15、維果茨基認為,建立人類心理學的基本原則是
A、科技研究
B、歷史研究√
C、人類遺傳研究
D、人類生理研究
【答案解析】
P145
考點:考查的知識點是維果茨基理論中建立人類心理學的基本原則。
分析:1927年,維果茨基從批判人的心理及其發展的生物學觀點出發,要求把歷史研究作為建立人類心理學的基本原則,提出了心理發展的文化歷史理論。
16、維果茨基認為,一切發展理論的核心問題是
A、心理機能的起源√
B、心理機能的發展
C、心理機能的范圍
D、心理機能的概念
17、維果茨基認為,我們應當至少確定兒童的兩種發展水平。第一種叫作兒童現實發展水平,第二種叫作
A、關鍵期
B、轉折期
C、危機期
D、最近發展區√
18、家庭、學校、同伴群體這三個微觀系統的相互作用,構成了微觀系統之外的
A、外部系統
B、中間系統√
C、同伴網絡
D、依戀行為系統
19、下列不屬于嬰兒與依戀對象保持聯系的行為是
A、排便√
B、姿勢的調整
C、注視
D、依偎
20、嬰兒看到人臉而微笑,由于饑餓而啼哭,就行為的起因而言,這屬于
A、即時起因√
B、個體發生的起因
C、種系發生的起因
D、行為功能
二、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1、發展
發展是由一種新結構的獲得或從一種舊結構向一種新結構的轉化組成的過程。
22、環境決定論
認為兒童所處的環境、教育、社會條件是兒童心理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的觀點,被稱為“環境決定論”。
23、心理的發展
是指一個人的心理(從出生到成年)在環境與教育的影響下,在低級心理機能的基礎上,逐漸向高級心理機能轉化的過程。
24、知覺
是一個激活了的有機體為認識世界所表現出來的行為,是一個主動的過程。
三、判斷說明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25、能為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提供線索的是應人能
A、對
B、錯√
【答案解析】
語言能可以為兒童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提供線索。
26、弗洛伊德認為兒童的焦慮可以分為:真實性焦慮、神經性焦慮和精神性焦慮
A、對
B、錯√
【答案解析】
弗洛伊德認為兒童的焦慮可以分為:真實性焦慮、神經病焦慮和道德焦慮
27、低級心理都是隨意的、被動的、由客體引起的、包括感覺、知覺、沖動性意志等。
A、對
B、錯√
【答案解析】
低級心理機能都不是隨意的。
28、依戀的生物功能就是保護,是兒童與成人之間保持一個可以接受的距離,保護兒童不受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傷害。
A、對√
B、錯
【答案解析】
鮑爾畢明確指出,依戀行為系統的生物功能是保護作用,其最主要的作用是使兒童與成人之間保持一個可以接受的距離,以保護兒童不受進化環境中有害因素的傷害。
四、簡答題(本大題共5小題,每小題4分,共20分)
29、簡述格賽爾成熟勢力說包括哪幾個方面。
格賽爾收集每一個年齡的兒童典型性行為,歸納他們的成長趨勢,總結出“行為剖面”,從中總結出五個重要觀點:
①遺傳基因決定著兒童發展的順序;
②發展的性質;
③發展的原則;
④行為模式與個別差異;
⑤育兒觀念。
30、弗洛伊德認為人格結構由哪幾部分組成?
①本我;
②自我;
③超我。
31、在霍妮看來,環境中的哪些不利因素會使兒童產生不安全感和無助感?
①過于受支配,難以發揮主動性;
②得不到重視和關心;
③缺乏真誠的愛;
④父母的沖突使兒童受到情感創傷;
⑤過早或過晚的承擔責任;
⑥在同伴中被孤立;
⑦環境中充滿排斥,難以適應。
32、簡述維果茨基文化歷史理論的核心思想。
無論是在歷史發展過程中,還是在個體發展過程中,心理活動的發展應被理解為對心理機能的直接形式的改造和通過各種符合系統對心理機能的間接形式的改造和通過各種符號系統對心理機能的間接形式(即文化形式)的掌握。文化是人的心理發展的源泉和決定性因素,而文化自身則是人的社會生活與社會活動的產物。
33、吉布森認為兒童知覺發展的趨勢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吉布森從兒童知覺發展的復雜變化中,分析出三種發展趨勢:
①知覺性特異增加;
②注意實現最優化;
③信息獲得更加經濟有效。
五、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8分,共16分)
34、運用行為強化原理,舉例說明如何塑造幼兒的良好行為習慣。
如果行為的結果受到強化,行為的出現概率就會增加。基于該原理的表揚和獎勵,被很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長認為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有學者認為,獎勵是教給兒童在特定環境中什么是適宜行為的最快捷的最有效的方法。
在幼兒園中,最常見的基于強化管理的方法,叫“代幣法”。即通過強化幼兒的某些行為,從而提高這些行為發生概率的一種激勵手段。具體地說,就是把幼兒的獎勵用虛擬的貨幣量化,當幼兒表現出某種預期的良好行為時,就能獲得一定數量的代幣,幼兒可以用代幣換取自己喜歡的東西或實現自己的愿望。
教育工作者和家長期望以強化原理增加孩子某行為出現的概率時,應該慎重地選擇強化物。
可以選擇的強化物有以下幾種:
①消費性強化物:指糖果、餅干、飲料、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費物品。
②活動性強化物:指看電視、看電影、做手工、踢球、去公園、野餐、旅游、逛街等屬于休閑性質的物品。
③操作性強化物:指布娃娃、變形金剛、玩具汽車、玩具手槍、圖畫、卡片、氣球等孩子愛反復玩弄的物品。
④擁有性強化物:在一段時間內孩子可以擁有享受的物品,比如小狗、小貓、錄音機、錄音磁帶、光盤、電腦、鋼琴、小提琴、漂亮的衣服、筆記本、紀念品、文具盒等。
⑤社會性強化物:屬于精神層面的獎賞,比如擁抱、撫摸、微笑、獎狀、注視、親自逗樂嬉戲、講故事、口頭夸獎(聰明、能干、好孩子)等。
35、論述皮亞杰理論中認知發展階段特征的性質。
①階段的獲得是次序是連續的、恒定的。
這里所說的連續和恒定不是指時間(年齡),而是指相繼的次序。年齡只是一個表示階段的形式化指標,在某一特定的全域中,研究者可以利用年齡線索來表示這些階段的特征,但年齡線索是極容易變化的,不僅表現在不同的的全域間具有時間的差異,及時在同一全域中,個體的發展不僅有賴于他的成熟、他的經驗,也有賴于社會環境。階段的連續性除了表現為次序的恒定外,還必須當作是穩定的。即行為的連續順序應具有普遍性,否則,就不能確定階段。
②階段的整合性。
整合性指階段之間的內在關系,在某一年齡構造的結構將成為下一年齡結構的一個整合部分。
③階段的雙重性。
每一個階段,一方面包括一個準備水平,另一方面包括一個完成水平。這是由于每一個階段的形成是一個動態過程,它需要不斷地同化和順化,需要連續地平衡,最后形成一個穩定的整體的結構。所以每一個階段都包含著形成的過程和最后平衡的形式。最后平衡的形式,意味著整體結構的形成。
六、案例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0分,共20分)
36、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樂樂是我班的一個小男孩,喜歡看書,喜歡做游戲,也喜歡唱歌。可他總是沉浸在一個人的世界里,游離于集體,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對老師的話充耳不聞。
午睡時,角落里忽然傳來樂樂的歌聲,我提醒他不要發出聲音,以免影響別人。可等我一轉身,又聽到了樂樂的歌聲。
這樣的狀態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樂樂對老師的要求很不敏感,總是我行我素,似乎對任何東西都無所謂、不在意。但我深信,在他的內心世界里總有一處是他在意的角落。
一次集體活動時,我拿出相機捕捉孩子們的活動瞬間。樂樂依舊動作緩慢,坐在椅子上不停地扭來扭去。我靈機一動,說:“爸爸媽媽肯定很想知道你們在幼兒園的表現,我把你們的坐姿拍下來,拿給爸爸媽媽看看吧。”話音剛落,樂樂立馬坐的筆直,眼神不再茫然,而是專注、認真地看著鏡頭。
下午離園時,我把抓拍的樂樂坐的筆直的照片給他媽媽看,并當他媽媽的面表揚了他。
樂樂媽媽一直以來得到的信息大多是負面的,今天聽到老師表揚樂樂非常高興,也當即表揚了他。這時我看到樂樂笑了。
于是,在接下來的日子里,我抓住樂樂的之一心理特點,進一步引導他,給予他更多的鼓勵和在集體中表現的機會。一次,在“故事媽媽講故事”活動中,我們特意邀請了樂樂媽媽,并以此激勵樂樂:“你要好好表現哦,從現在起就要養成好習慣,讓媽媽看到你最棒的一面。”
樂樂表現特別好,我在全班幼兒和他媽媽面前表揚他:
“我們要向樂樂學習,他雖然聽過這個故事,但依然很認真地和小朋友們一起又聽了一遍。我相信媽媽不在的時候,他也一樣表現得很棒。”得到表揚的樂樂坐得更端正了。
后來,在我和家長的共同關注和激勵下,樂樂慢慢地進步著,特別是行為習慣上有了很大的變化。
綜合以上材料,分析如何積極運用強化原理,塑造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
①在這個案例中,樂樂的行為習慣一直是老師很頭疼的問題,老師基于以往工作經驗的屢次“提醒”并不能成為改變樂樂行為的有效刺激。
②老師敏銳的發現樂樂對“把幼兒園的變現給爸爸媽媽看”這一刺激非常敏感。因此老師將這點作為強化物,在樂樂“坐姿端正、專注聽講”這一操作性行為出現后,及時給予強化,把拍攝的照片給媽媽看。媽媽也立刻對樂樂的這一操作性行為給予強化(表揚)。
③接下來,老師不斷創設機會,讓爸爸媽媽看到樂樂的良好行為,于是樂樂的良好行為在“讓爸爸媽媽看”這一刺激的不斷強化下,出現的概率越來越高。
37、閱讀下列案例材料,然后回答問題。
在搜集寶寶照片、探討“我是怎樣長大”的活動中,凡凡和大偉在看照片時發生了爭執。凡凡相信小孩是不會變老的,因為故事《一寸法師》是這樣說的。小伙伴大偉卻反對,大偉問:“你爸爸會不會變老?”凡凡回答“會!”大偉再問:“那你會不會長成你爸爸那么大?”凡凡回答:“會!”“那你會不會變老?”大偉追問。凡凡回答:“不會!”兩人相持不下。
老師面對這場爭論處于兩難境地:是否定凡凡讓他提前從童話中醒來,還是支持凡凡的童話夢想否定大威德理性思考?
老師難以解決的問題被另一個孩子巧妙地解決了,一直“觀戰”的景炎對大偉說:“等他變老了他就知道了!”這就是同理心的作用。凡凡非常高興地跑了,因為自己沒有被否定;大偉如釋重負地笑了,因為他找到了知音。
請運用發生認識論的理論觀點分析案例中兒童的思維特點與教師的教育方式。
①這個案例非常生動地展示了一場由于自我中心思維導致的“討論”
②凡凡對客體——爸爸有正確、符合客觀規律的認識,“爸爸會變老”;同時凡凡對自己的成長也有客觀的認識,“我會長大”。但是對于“我會不會變老”這個問題,卻表現出了自我中心思維,認為自己不會變老。凡凡對于這三個問題的回答是不符合邏輯的,這說明兒童對客體認識的不確定性。
③對于凡凡的這種認識,老師并沒有試圖向他說明人類成長發展的變化。事實上,即使老師想盡辦法讓凡凡理解“每個人都會變老,你也一樣”,也很有可能無功而返。最終這個問題被景炎巧妙地解決了。
廣東自考培訓報名預約
上一篇:2022年廣東自考30003《學前兒童游戲指導》全真模擬題(一)
下一篇:2022年自考03657《學前教育研究方法》全真模擬試題(二)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
掃碼小程序選擇報考專業
進入在線做題學習
查看了解自考專業
查詢最新政策公告
進入歷年真題學習